【举水英才】黄修林:把论文写在麻城大地上的“固废魔术师”

为进一步激活“人才引擎”,推动人才集聚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同兴,麻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举水英才】专栏,讲述麻城人才创新创业故事,展现各领域人才在助力麻城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创新、创业、创造的个人风采,记录他们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创新的胆识、回报乡梓的赤诚,敬请期待!


图片


黄修林:把论文写在麻城大地上的固废魔术师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修林,将石材尾粉、电厂固废点石成金”,这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的回归头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把论文写在麻城大地上的固废魔术师”。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发现固废宝藏


图片


2016年,作为湖北省博士服务团成员,黄修林第一次深入麻城石材企业。黄修林说:“第一次走进麻城的石材企业,当我亲眼看到这些堆积如山的石粉、尾渣,心里是两种滋味,心疼的是宝贵资源被当作废弃物,振奋的是我看到了变废为宝的可能。


图片


黄修林长期研究固废资源化与绿色建材,他敏锐地意识到,大别山电厂的粉煤灰、炉底渣以及石材产业园的海量石材尾粉,蕴藏着巨大价值。他坚信通过技术激发这些废料”“脱胎换骨,可成为取代水泥的高性能建材原料。


产学研融合: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


2019成为黄修林事业的转折点。在一场智慧之光成果对接会上,他的报告吸引投资方关注。多方合力下,从拿地、建厂到投产,一气呵成,湖北荔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麻城扎根生长。黄修林担任科技副总,开始产学研融合创业。


图片


2021年,湖北大学麻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黄修林出任院长。这次,他不再有服务期满的顾虑,可以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与转化。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活性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具有高细度、高活性、低需水量比等优异性能,不仅降低水泥和混凝土生产成本,还提升产品质量和耐久性。


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年消纳固废60万吨


图片


如今,湖北荔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的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每年能消纳60万吨固废,真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还开发出轻质抹灰石膏、节能保温材料、大掺量石粉路基、现浇砂基透水材料等一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


站在麻城西陵一路,黄修林指着路面说:“这里采用的就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半柔性路面,该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是SMA10倍以上,动稳定度可达70000/mm。”这种采用特种水泥+大理石尾粉开发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已于20217月在麻城石材大道改造工程进行了8000㎡应用,通车至今无车辙,为重载车道路通行提供切实解决方案。


图片


更令人自豪的是,2023年,他参与的“高硅铝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低碳制备高值化利用的双重目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放眼未来:打造绿色产业新高地


目前,黄修林团队已聚集20多名国家和省级专家人才,正在与中国铁建、中建三局等大型集团对接,推动更多绿色生产线在麻城落地。


图片


“我的目标明确三年内在麻城再落地23条固废资源化生产线,年消纳固废100200万吨。黄修林坚定地说。


作为2017-2019年三届博士服务团成员、2021-2022省派科技副总和2022-2023黄冈市产业发展特聘专员,黄修林获得了武汉市黄鹤英才、黄冈市十佳创新团队、黄冈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图片


有人说,我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践行者。我说,我只是一个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普通人。黄修林表示,麻城给了他挥洒汗水、实现价值的舞台,他愿用毕生所学,继续扎根于此,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创新成果在麻城大地上开花结果助力这片土地走向更绿色、更高质量的未来。(程帆、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