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疫线】共同织就温暖“心理防疫网”

“最近,我因为疫情居家隔离,但是我的孙子在隔离点隔离,我又担心又焦急,但是我也没有办法赶去照顾,心里难过。”这是在疫情期间顺河镇李家冲村的程奶奶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得知程奶奶的情况,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5名国家干部田海姣、胡掌珠、曾华、罗汉红、夏全辉组成的心理咨询志愿团队迅速行动,深入一线,上门对程奶奶进行心理疏导,“程奶奶,您吃饭了吗?放心啊,有我们在,有什么事儿都可以跟我们说道说道。”心理咨询志愿团队专家表示,面对这种情况,要理解她的想法和情绪,疏导口气要委婉、温和,鼓励她多说,因为她在说的过程当中,也相当于把这些负面情绪倾倒出来了。同时建议程奶奶可以多和孙子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建立联系,舒缓情绪。

经过心理咨询志愿团队多次的沟通,跟踪观察,帮助程奶奶进行情绪缓解、心理调适,程奶奶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

心理咨询志愿团队为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还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利用清远山庄隔离工作群、党校隔离群进行心理疏导。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中发光发热,同时他们将目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在群里培养带头人,鼓励隔离人员参与进来,引导他们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在群里发送正能量信息,顺河镇周家坳村四组刘光普就主动报名参与,在群里帮助心理焦虑者,解答他们的心理困惑,缓解了他们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共同织就温暖“心理防疫网”。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中小学在“线上教学”期间,师范附小罗汉红、实验二小朱彩霞、思源学校夏辉全等12名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师专家就出现在屏幕上,通过线上班会的形式,开设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程,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点赞”。

心理咨询志愿团队队长田海姣表示,疫情期间,群众的身体健康备受关注,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心理咨询既不是“打鸡血”,也不是“忘忧草”,它更像是一根“拐杖”。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开展相应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以支撑人们走出情绪、行为、认知的困境,增强自愈力,形成心理“免疫”。(曾旭 孙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