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关系,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麻城发布特开设【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专栏,敬请关注!
麻城市“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办公室工作会召开
5月25日,麻城市“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办公室工作会召开,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指导考核、宣传推广等作用,确保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迅速全面有效开展。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冯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琪参加会议。
实践活动总体要求是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着力在基层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在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第一线汲取群众的智慧,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在基层第一线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干部下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用情用力暖民心。领导干部要“驻点联线”下基层,开展“蹲点式调研”。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解难帮困”下基层,开展“问计式走访”。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责履职”下基层,开展“结对式服务”。聚焦民生难题、聚焦市场主体、聚焦基层短板解民忧,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深入做好特殊群体保障,深入做好社会爱心帮扶,深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做到服务群众更加贴心暖心,党群关系更加融洽紧密,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促进发展更加优质高效。
实践活动从2022年5月下旬开始,到2022年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全面开展、持续深化、巩固提升四个阶段进行。(曾旭)
湖北日报评论
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一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水平的大考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下基层是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切入点,是必须走深走实的第一步。
“走遍基层才能心里有数,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倡导并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百姓心声。在正定工作时,3年内骑着“二八”自行车跑遍所有公社和大队;在厦门工作时,一次次上高山、进海岛、下农村、入农户,骑自行车跑企业、坐拖拉机进大山;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三进下党”。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全党树立了榜样,也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到不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是不是了解群众的呼声,有没有对群众的感情,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一样,抓工作的力度和效果也就不一样。全省党员干部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把下基层当成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和分内事,切实践行“一线工作法”。
下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到”。下基层有方法问题、能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感情问题、立场问题。下基层首先要解决感情问题,情感和心灵上的到达,才是真正的到达。下基层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只有带着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深厚感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真正扑下身子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才能杜绝“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的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下基层,既要结合实际,更要注重实效。结合实际,要求各地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要紧贴各自的服务对象,找准下基层的行动靶向,让部门的工作职能、个人岗位职责与服务对象所思所忧所盼精准对接,避免“一窝蜂”,避免“挂空挡”。注重实效,要求下基层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干巴巴、硬邦邦,哪种方式利于拉近距离、沟通顺畅,哪种方式能听到更多实情、能收集到更多问题,就采取哪种方式,决不能“为下而下”,决不能把便民惠民搞成扰民。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从根本上说,基层情怀就是人民情怀。坚持领导带头、以身示范,坚持各级党员干部应下尽下、能下尽下,深入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不仅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更拉近两者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我们就能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