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红色讲解员袁晓英
大家好!我是麻城市红色讲解员袁小英,今天,我分享的故事是--《迟到72年的相见》。
今年清明节前夕,一条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有了新进展,通过DNA比对,麻城籍73岁的方汉炳老人找到了自己的父亲——方金耀烈士,这是湖北省通过技术比对成功寻亲的首位志愿军烈士。清明节当天,方汉炳老人坐上飞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奔赴一场迟到72 年的父子相见。
在宏大的烈士英名墙上,方汉炳老人找到了那个镌刻在心上的名字“方金耀”,平生第一次喊出了“爸爸”。72年啊,他无法体会“爸爸”的味道,相伴的只有那张发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老人深情地说:“爸爸,我带来了你爱吃的烙饼、家乡的泥土、难舍的乡情,有了这些陪伴你不会寂寞。”
时间回到1952年8月,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村,身材魁梧的方金耀吻别了3个月大的儿子,深情地与妻子话别:“今天,我去参加志愿军,因为国家需要我!”于是,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23 军 73 师 218团一名机枪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朝鲜铁原郡驿谷川畔的 281.2 高地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6月,方金耀和战友们坚守在阵地。战斗打响那天晚上,敌人密集的炮火将天空染成血色,趁着夜幕和炮火的掩护,敌人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冲锋。方金耀和战友们象钉子一样固守在阵地上,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突然间,一枚炮弹在身旁炸响,他的手臂被击中,卫生员为他包扎,他一把推开说:“别管我,机枪不能停!”。连长牺牲了,要他死守阵地,他坚定地点点头,完成了人生最后的承诺。黎明时分,敌人的攻击更加地疯狂,而阵地上仅剩他和两名伤员,他撕下衣服的一角裹住受伤的胳膊,将最后的子弹压进枪膛。他怒吼着,复仇的子弹雨点般射向敌人,阵地守住了。突然间,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年仅22岁的方金耀,壮烈牺牲。
让我们向英烈致敬。是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用鲜血换来了国泰民安,山河无恙。让我们向英烈致敬,是他们,在强盗来袭时,奋勇杀敌,用生命保卫了国家安宁,繁荣富强。22岁的父亲与 73 岁的儿子迟到72年的“相见”,是革命英烈家国情怀的一次闪光的宣示,是老区人民对党忠诚的一份精彩的答卷。
英雄归故土,山河映忠魂。先烈们用青春和生命肩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当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在支点建设中勇担重任、砥砺前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