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七月,麻城市中馆驿镇溥集村的千亩梨园迎来丰收。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果园旁矗立着一座崭新的“田间工坊”,标准化保鲜库内整齐码放着清晨采摘的鲜梨,分拣车间里工人正按电商订单分类包装。
“这梨子甜过初恋,现摘现发,48小时直达您家!”果园开园当天的直播间里,本地电商主播面对镜头兴奋地介绍着。短短三小时,短视频和直播间浏览量突破200万。

田间直播间:七月果香的“数智突围”
盛夏季正是麻城市农村地区的桃子、梨子等水果集中成熟的季节。麻城市电商发展中心创新推出“提振消费·电商助农”专项行动,组织30余名本土主播深入乡镇5大果园产区,打造“田间直播间”,用“数智力量”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线上直销+产地直发”新模式。主播团队在宋埠镇田间工坊搭建临时直播间,通过“现摘、预冷、分拣、直播、发货”一体化流程,实现48小时鲜果直达全国消费者。
“线上引流+现场采摘”新体验。在短视频平台发起“麻城电商桃醉之旅”话题,吸引武汉、黄冈等地游客前来采摘,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中馆驿镇果农杨大叔感慨:“以前愁客源,现在周末车都停不下!”
仅7月上旬,该行动助销桃子、梨子等水果超180吨,其中60%通过电商渠道销往省外。

人才引擎:从“电商百人”到产业升级
这场助农行动的底气,源于麻城市电商发展中心近年来构建的系统性人才培育体系。
“电商百人”筑基工程。2022年起创新实施“培训+陪跑+实践+比赛”培养模式,成功孵化出200余名本土网红主播,形成了一支扎根农村的电商助农队伍。
创意赛事赋能升级。2025年6月,第二届“麻乡记忆杯”电商产品设计大赛火热启动,吸引全国设计师为麻城菊花、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创意包装及文创产品,带动产品溢价超30%,让“土特产”变身“潮品牌”。
创新运营带动增收。在乘马岗镇试点“头部主播运营+农户专注生产”分工模式,专业团队负责流量获取,农户保障产品品质。该镇胎菊、花生日订单量稳定在300单以上,预计全年线上销售额破600万元。
“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带货主播,更是懂供应链、会品牌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麻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旭东说。
辐射效应:从“自营阵地”到区域联动
7月中旬,麻城电商助农的影响力首次突破县域边界——跨县支援团风黄桃。应团风县淋山河镇邹冲村邀请,电商发展中心组织15人主播团队助销黄桃。该村有600亩黄桃基地,年产10万斤,但因缺乏品牌运营能力,长期面临销路瓶颈。麻城电商主播团队为其设计“花果五云山”品牌营销方案,通过统一包装、分级定价、故事化直播,一周内助销黄桃12吨,价格较往年商贩收购提高40%。村书记程爱容感叹:“去年我们靠干部朋友圈卖3000斤,今年电商三天就超万斤!”
夜幕下的乘马岗镇电商直播“石光驿站”,67岁的王大爷看着打包好的红薯、南瓜箱堆成小山,笑着对团队的主播们竖起大拇指。
从本土人才培育到跨区域产业联动,从直播间带货到田间工坊织网,麻城商务局电商发展中心以人才为笔、科技为墨,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麻城电商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也为“建功支点”提交了产业振兴新答卷。(陈瑞涛、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