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建设书记(局长)访谈】⑩扛起“三保一促”使命 为麻城“支点建设”注入绿色动能——访麻城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生




为全面展示麻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聚焦聚力项目会战,加快建设中心城市,推动支点建设中的担当作为,凝聚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激发广大干部奋勇争先的信心决心,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支点建设书记(局长)访谈】专栏,敬请关注!





图片

扛起“三保一促”使命 为麻城“支点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访麻城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长生


图片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更是战略支点的“新引擎”!在麻城“建功支点、建成中心”的冲锋号角中,能源企业如何以绿色动能激活产业升级?如何以创新布局夯实发展根基?今天,我们走进麻城市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话董事长李长生,他将为我们深度解析能源先锋的使命担当。


图片


【主持人 李梦帆】市委锚定“建功支点、建成中心”战略目标,作为麻城能源领域的“国家队”,能投公司如何理解自身在支点建设中的核心使命?


图片


【能投公司董事长 李长生】能投公司的核心使命就是坚决做到“三保一促”——保能源安全、保产业支撑、保生态优先,力促麻城向能源强市跃升,为“支点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图片


麻城作为鄂东北门户,资源优越,正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体系。能投公司聚焦构建“1+3”产业体系(一个主导产业——能源产业,三个支柱产业——绿色建材、热能利用、粮油加工和食材配送),以坚实的能源转型成果,扛起支点建设之责,助力麻城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主持人 李梦帆】蓝图落地,项目为王!2025年是麻城“支点建设攻坚年”,能投公司将实施哪些标志性能源项目?在保障项目快落地、早达效方面,有哪些创新机制?


【能投公司董事长 李长生】能投公司正全力推进大别山电厂四期、屋顶分布式光伏、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麻城热能产业园一期(孵化中心)、智慧热能小区等项目,着力夯实产业根基,培育新质生产力。


大别山电厂四期项目前期工作蹄疾步稳,高质量完成可研并通过专家评审;屋顶分布式光伏面对光伏新政挑战迎难而上、抢抓并网。截至7月末,累计并网138.12MW,发电量达4025万度,实现产值1740万元,并网容量全省县级市第一,实现“建成即达产,达产即达效”。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率先走出麻城,实现向黄冈其他县区的战略拓展;百万千瓦一、二期项目已建成925MW,截至7月末,累计发电超20亿度,实现产值约6亿元,极大增强了麻城区域能源地位和产业吸引力;热能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孵化中心)项目主体工程进度已过半,园区道路高质量竣工,成功招引两家企业入驻;智慧热能小区项目“拿地即开工”,刷新了项目审批的“麻城速度”。


图片


政治引领,压实责任。公司第一时间传达全市“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成立重点项目领导小组,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前置研究,科学决策。坚持规划先行,方案成熟再上马。确保项目紧扣上级精神、符合政策导向、契合麻城实际。比如大别山电厂四期项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带领下,积极“跑省进京”、谋划推进,完成前期选址、可研评审等工作。要素保障,资源破局。对筹融资、土地等核心要素提前布局,热能产业园项目全省首创“专项债+预算内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组合融资模式,撬动资金7.94亿元,确保每个项目“粮草充足”。挂图作战,协同高效。将任务图表化、清单化、节点化,落实“日调度、周协调、月督办”。屋顶光伏项目从签约到并网不足半年,圣菲之美项目提前并网,热能产业园B4厂房提前了20天封顶。公司组建精锐专班,主动寻求各部门支持,实现“材料不全容缺办”;携手属地乡镇(街道)共建“亲清统一、合作共赢”环境,高效化解难题。


【主持人 李梦帆】能源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省委将今年定为“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企业掌舵人,您在培养能源专业铁军、激发国企创新活力上有哪些硬招实招?


【能投公司董事长 李长生】人才是核心战斗力,为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激发公司活力和潜力,能投公司打好“引育用”组合拳,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素质能力,进一步营造高效干事创业氛围。


一是党建铸魂,凝聚人才合力。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黄冈、麻城的部署上来,引导干部职工讲党性、重品行,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懂经营、能谋善战的能投队伍。二是精准“引才”,汇集人才力量。严格市场化招聘,今年引进2名高层次能源、热力人才,2名一级建造师,为能投“铁军”注入专业“新血液”。三是系统“育才”,激活人才引擎。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密集开展建设工程管理、高压电工、财务规范、AI应用等精准赋能培训,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四是科学“用才”,发挥人才潜能。开展总公司部室、子公司负责人及关键岗位轮岗交流,党员干部岗间人才流动10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盘活了内部人才资源。实施绩效改革,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李梦帆、毕静、高琴、戴鹏)